關於【那些年跑給教官追的日子1】
有點離題,只是看了蔡店連學長的貼文有所感觸,僅就當年同學口述印象再整理。
蔡店連學長:
在此僅提供敝校校長當年開放探親的下場(下『慘』)當參考,與學長姑丈或許有相似之處,也或許有脈絡可尋。
當年探親確實開啟兩岸封閉已久的親情之路,但人性是否經得起考驗?但凡連親人也是?
敝校校長約摸78年退休,年輕時可能被徵召而隨國府播遷來台,與家鄉父母兄弟姐妹自是因時代悲劇一別數十年,此時經台灣的妻子及頗有成就的子女同意,搭探親的便車一圓羈絆多年的尋親團聚之路,沒想到老父在紅衛兵時代已過往(在台有個國民黨兒子而被鬥),老母自是含辛茹苦獨力撫養幾位弟弟及妹妹長大,開放探親後也尋管道聯繫彼此。
老家在極偏僻的鄉下村莊,在那個對岸經濟及交通建設極差的年代,光坐公車就耗費好幾個小時,還要再包車才能踏上故鄉熟悉的泥土路,雖然一趟下來舟車勞頓,但一想到年邁的老母,他六十幾歲的身軀也熬下來了,進村莊後迎來一位比他年輕幾歲的中年婦人,原來是他的一位小妹,由她引領回到闊別數十年的老家,此時老母親已失明多年,僅憑熟悉的聲音和當年的小名相認,一家人和樂地歡聚暢談動亂年代後發生的情事,晚餐享用他由台灣帶來的物資和美酒,盡訴親人離散之苦。
因久別重逢便待上一段時日,期間家中弟、妹在親族間奔相走告,他來者不拒一一奉上禮物或紅包(晚輩)當見面禮,另一方面也有種衣錦返鄉光宗耀祖的意味,一句句叔啊、伯的,甚或不知誰家小孩被帶至跟前叫聲表舅公之類也讓他樂開懷好久。歡樂時光終有分離之時,他也必須踏上返台的旅程,依依不捨告別還帶回一份沈重的心情,因為他心中不忍讓親人一雙雙期盼的眼神變成失望落寞。
回台不久,他又申請返鄉探親,這回買了電視、電鍋、電扇各式家電及日常用品,就是為了替老家過著與他一樣現代化的生活。沒想到這回老母竟不耐久候走了,辦完老母後事後兀自懺悔未能膝前事親盡孝,鎮日待老家坐著發呆回憶年幼時一家親情過往而惆悵。這時妹妹來向他要錢『補償』代他照顧老母多年的孝親費,他人挺大方給了不小包。小弟是他初中離家至外地求學老母再生,最後印象僅兩歲左右的模樣,家中被打成黑五類自是無法有發展,因此不學無術整天遊手好閒,此時亦厚顏來當『伸手牌』,他以長兄如父名義也令人如願。
反正他這回帶了不少錢,原本打算長住與家人一圓天倫之樂,老母走後心灰意冷,誰來『哀』個兩句他錢就給,拿錢的宗族親人嘴巴也甜得很,他似乎從中獲得一絲欣喜和安慰。過不久,錢花得差不多了,弟、妹再來要只好兩手一攤,多次拒絕被人知道身上沒錢後,不但平日門庭若市的一下子變成只剩蒼蠅在周遭飛繞,以往有人帶些土產或吃食來孝敬,他一向高興之餘紅包回敬,此時無法讓人歡喜反遭白眼回應,這下連弟弟和妹妹都不理他的三餐。
後來他弟弟好像認為他故意把錢藏起來,於是再獻慇懃灌酒套話,沒想到知道退休金帶來全花光,不知給他吃了什麼東西還是飲了什麼酒,酒宴中途癱軟坐椅子上一動也不動,直至隔日妹妹來試探他身上是否還有錢,才發現人竟然就這樣走了!
台灣的妻子和兒子聞訊(好像是海基會通知)趕往對岸辦完後事,萬萬沒想到好好的一個人,平日保有運動習慣臉色紅潤算很健康,第二趟探親之行竟然天人永隔,我們這幾屆與他相處過的學生聞此噩耗也深覺驚愕悲痛,平日溫和有禮並關心學生的好校長,退休(延後一年66歲退休)後才不到一年光景就走了,他親切的笑靨只能留在我們這些學生心中,永永遠遠慈祥的長者!
或許蔡店連學長的姑丈也是類似境遇,人窮到見錢眼開啥事都幹得出來,社會上這種事也層出不窮,人性…常令人不勝唏噓。